衡中同卷·2023-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题

63

衡中同卷·2023-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-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
    1、衡中同卷2023-2024高三二调语文
    2、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调答案
    3、2024衡中同卷二调语文答案
    4、衡中同卷2024高三二轮专题卷
    5、衡中同卷2024高三下学期二调
    6、2023-2024衡中同卷高三下学期二调
    7、衡中同卷2023-2024高三三调语文
    8、衡中同卷2024答案二调
    9、衡中同卷2023-2024高二一调
    10、衡中同卷2023-2024高三三调
张6的权父进首唱举兵,盖亦自营脱祸。及窦建德吞噬山东,叔父全军覆没;刘黑阔再合余烬,叔父望风奔北。玄龄等远筹帷幄,坐安社稷,论功行赏,固宜居叔父之先。叔父,国之至亲,联诚无所发,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!”诸将乃相谓曰:“陛下至公,虽淮安王尚无所和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。”递皆悦服。房玄龄尝言:“秦府旧人未迁官者,皆嗟怨曰:‘吾属奉事左右,几何年矣,今除官,乃出东宫、齐府人之后。’”上曰:“王者至公无私,故能服天下之心。朕与脚辈日所衣食,皆取诸民者也。故设官分职,以为民也,当择贤才而用之,岂区域的答案无效以新旧为先后哉!必也新而贤,旧而不肖,安可舍新而取旧乎!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,岂为政之体乎!”上令封德彝举贤,久无所举。上诘之,对曰:“非不尽心,但于今未有奇才耳!”上日:“君子用人如器,各取所长,古之致治者,岂借才于异代乎?正患己不能知,安可诬一世之人!”德彝惭而退。上与侍臣论周、秦修短,萧璃对曰:“纣为不道,武王征之。周及六国无罪,始皇灭之。得天下虽同,人心则异。”上曰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周得天下,增修仁义;秦得天下,益尚诈力:此修短之所以殊也。盖取之或可以逆得,守之不可以(节选自《资治通鉴·第192卷》)不顺故也。”谢不及。10.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,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人欲自见/其形必资明镜/君欲自知/其过必待忠臣/苟其君愎谏自贤/其臣阿谀顺旨/君B.人欲自见/其形必资明镜/君欲自知其过/必待忠臣/苟其君愎谏/自贤其臣阿谀顺旨/君既失国/臣岂能独全/C.人欲自见其形/必资明镜/君欲自知/其过必待忠臣/苟其君愎谏/自贤其臣/阿谀顺旨既失国/臣岂能独全/D.人欲自见其形/必资明镜/君欲自知其过/必待忠臣/苟其君愎谏自贤/其臣阿谀顺旨/君君既失国/臣岂能独全/既失国/臣岂能独全11.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公卿,“三公九卿”的简称,夏朝始设,周代沿用,“公”为封爵之首。文中泛指朝中B.炀帝,文中指杨广,“炀”为其谥号,谥号是古代帝王、诸侯、大臣等死后朝廷给予的高官。C.山东,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称崤山以东为山东,北魏、隋、唐以后称太行山以的褒扬性称号。D.六国,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、楚国、燕国、韩国、赵国、魏国,与秦国并称东为山东。为战国七雄。12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为了让大臣勇于进谏,敢讲真话,唐太宗以镜子为喻说明忠臣进言对国君纠错的作用,还注意说话方式,改变“英毅”容貌。B.在给开国元勋评定爵位封邑时,唐太宗坚持“论功行赏”的原则,作风民主,他面定勋臣,唱名公示,并让当事人发表意见。C.唐太宗认为要想国家长治久安,就要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,治天下应当顺应民心;君主大公无私,才能使天下人心服D.唐太宗在与房玄龄、封德彝的交谈中,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用人观:任人唯贤,用人所长;反对任人唯亲,苛求“奇才”。13.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(1)吾属奉事左右,几何年矣,今除官,乃出东宫、齐府人之后。(5分)2)周得天下,增修仁义;秦得天下,益尚诈力:此修短之所以殊也。(5分)伯乐马模拟(九)·语文试题第6页(共8页)
本文标签:

扫码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