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耀正文化]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(二)2历史答案

13

[耀正文化]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(二)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-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
    1、名校考题答案2024历史
    2、2023-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
    3、2023-2024名校名师试卷答案
    4、2024名校
    5、2023-2024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模拟样卷二轮历史(二)
    6、名师名校2024
    7、2023-2024名校名师卷答案网
    8、2024名校名师模拟卷答案高三
    9、名校名师大考卷2024
    10、2023-2024名校真题精选卷(二)
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.B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早期中华文明的交融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、家国情怀的素养。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祝融被若干族群共同追认为祖先,这些族群的分布超越了地域界限和地缘界限,反映了不同族群的汇聚交融,体现了中华文明汇聚交融的趋势,故选B项;材料反映的是局部共同祖先意识的出现,并非文明起源,故排除A项;战国晚期,黄帝成为华夏共祖,标志着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形成,故排除C项;从“祝融八姓”的分布来看,河南地区也是主要分布地,当时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区,而非山东地区,故排除D项。2.A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秦朝的法律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。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秦朝统治者以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,而身高1.5米的人可能还未成年,由此可见,秦朝把犯罪的责任年龄规定得很小,这体现了秦朝刑法的残酷性,故选A项;身高的直观性可以起到预防和监督犯罪的作用,但是无法杜绝犯罪,故排除B项;以身高作为标准具有直观性,并不科学,故排除C项;材料体现不出轻罪重罚的特点,故排除D项。3.C【解析】本题考查西汉均输法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。根据材料信息可知,以往地方给国家缴纳的货物质差而价高,因此桑弘羊主张实行均输法,统一征收、买卖和运输货物,以减少经济运行成本,故选C项;由国家统一征收、买卖和运输货物,确实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,但这与材料中桑弘羊提出均输法的背景不符,故排除A项;西汉推行均输法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的,故排除B项;为避免物价暴涨或暴跌,西汉实行平准法,故排除D项。·4.C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曹魏时期的尚书台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尚书令原为中朝官,作为皇帝近臣在宫内办公,而曹魏时期尚书台的办公地点由宫内迁往宫外,这说明尚书台由中朝机构逐渐变为外朝机构,故选C项;尚书台虽变为外朝,但仍服务于专制皇权,不能说其脱离皇权的掌控,故排除A项;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,故排除B项;尚书台设立之初旨在以中朝架空外朝,但曹魏时期尚书台已经不是中朝机构,故排除D项。5.B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斗争,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。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,太武帝统一北方后追求政权的正统性,而儒家思想是政权正统性的基础,北魏太武帝灭佛,实质是因为佛教与王权正统性存在矛盾。南朝均是汉人建立的政权,被认同是正统性政权,故南北朝态度不同的深层原因是“政权正统性的认同差异”,故选B项;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后,中原地区主要实行小农经济,与南朝没有差异,故排除A项;这一差异跟北方流民的大量南迁没有关系,故排除C项;玄学兴起于魏晋之际,是逃避现实政治斗争、崇尚老庄的思想流派,而材料涉及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,故排除D项。【高三历史·参考答案第1页(共5页)】
本文标签:

扫码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