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衡中同卷周测卷
衡中同卷单元卷
衡中同卷分科卷
衡中同卷信息卷
衡中同卷调研卷
陕西省高一2024-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(二)2语文试题
2024-11-10 02:42:49
8
陕西省高一2024-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(二)2语文试题
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-2025衡中同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由此可见,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,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,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,乃至于无不为。同样,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。儒家主要经典《论语》,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,如说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!”(《阳货》)同时,他也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,如说:“大哉,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,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,其有成功也。焕乎,其有文章。”(《泰伯》)又说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!夫何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!”(《卫灵公》)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,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一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。如荀子说:“养长时则六畜有,杀生时则草不殖。”“草木荣华滋硕之时,则斧斤不入山林,不天其生,不绝其长也。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,网罟毒药不入泽,不天其生,不绝其长也。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时,故五谷不绝,而百姓有余食也。污池渊沼川泽,谨其时禁,故鱼鳖优多,而百姓有余用也。斩伐养长不失其时,故山林不童,而百姓有余材也。”(《荀子·王制》)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,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,是儒、道两家一致认同的。(节选自《巾国文化巾的儒释道》)1.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儒道两家思想形成区别和对立,原因在于两家主张不同,道家思想以无为为核心,儒家思想以有为为核心。B.道家思想主张无为,但与庄子的消极无为不同,老子主张积极无为,为而不恃,顺成自然不乱为而有所为。C.在对君道和臣道的认识上,韩非子强调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,汉初的黄老之学则强调君道有为而臣道无为。D.儒道两家都主张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、尊重白然法则的无为,证明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有一致性。2.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儒道两家思想相互补充,共同构成巾国文化的基本格局,只有理解了儒道思想才能理解巾国民族精神。B.老子看到事物柔弱的一面,却不关注事物刚强的一面,有诎而无信,在荀子看来,这是一种积极的无为。C.汉初的历史表明,道家思想可以允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。D.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并不截然相斥,反而会相互借鉴,孔子称颂天道的自然无为就曾受到老子的影响。3.下列选项,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末段观点的一项是(3分)A.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。B.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C.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,天下无道,圣人生焉。D.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。4.文本借助大量引文米说理,在引文的选用上有什么特点?请简要分析。(3分)5.论述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,在表达观点时,要求能用准确而有逻辑性的语言,对观点作全面而辩证的阐述和分析。请结合文章,对文本论述的严密性加以分析。(6分)2/8CX
本文标签:
【在小程序中打开】
搜索一下,直达结果
搜索